又如《草船借箭》中諸葛亮答應三天交箭,周瑜馬上追問“軍情緊急,都督可不能開玩笑,”逼著諸葛亮立下軍令狀,就此我設置了一個想像熱點,即諸葛亮是怎樣寫軍令狀的?
學生通過思考,設計得非常精采,有的用白話文,有的用文言文,更深的體會了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和周瑜的險惡用心。
黃桂林(特級)教師教《詹天佑》時,課文里有一句話:“消息一傳出來,全國都轟動了,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!逼渲小稗Z動”一詞比較概括和抽象,他是這樣引導的:“轟動”是一種什么樣的場面?如果你置身于這一場面之中,能具體描述出“轟動”的情景嗎?
學生這樣描述:消息一傳出,頓時,大街上彩旗飛揚,歌聲震天,人們奔走相告,歡呼雀躍……。
(2)句子擴寫。課文中常常有提綱挈領的中心句,它往往是閱讀教學中的切入點、著眼點和著力點,我們稱之為“文眼”。抓住文眼,作為主線,整體把握,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如《一夜的工作》一文中,“他是多么勞苦,多么簡樸”這句話點明了中心,可以設計這樣的課堂練筆:以“周總理的生活多么簡樸啊!”和“周總理的工作多么勞苦啊!”為總起句(或總結句),找出有關內容練寫兩段話。
這種教學安排“避免了繁瑣的分析”,發(fā)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,學生參與的全體性,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。
(3)篇章擴寫,F(xiàn)行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結尾言猶未盡,十分含蓄,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心理,合理引導,找準思維的切入點,將續(xù)寫的“后事”與課文的“前事”建立起內在聯(lián)系,將合理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,讓學生從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角度展示想象,寫出各各不同的“后事”來。 減少寫作過程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。
如教《窮人》時,抓住課文結尾“‘你瞧,他們在這里啦!’桑娜拉開帳子”這一句,可設疑延伸,以“桑娜拉開帳子以后會怎樣?”為題,讓學生討論,培養(yǎng)創(chuàng)造性思維,匯報時有的說漁夫很激動,稱贊桑娜做得對,有的說孩子們醒后的情形……
又如《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