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白華先生曾以“太虛片云,寒塘雁跡”形容藝術(shù)的空靈境界,這一描述是十分形象而精當?shù)。空是虛,是無,是靜穆;而靈則是實(不同于寫實之實),是有,是靈氣,是生命。這兩者正好組成了空靈風(fēng)格的兩個基本點,也是所有中國藝術(shù)史上偏于抽象寫意的藝術(shù)品的兩個基本點。然而靈實以空為前提條件,周濟說:“空則靈氣往來”,可見不先求空,靈氣就無法產(chǎn)生。不過反過來說,沒有靈,空就成了“頑空”、“死空”,談不上美感的力量了。因此,中國古代美學(xué)談空靈往往表現(xiàn)出一種辯證的眼光。蘇軾說得好:“所貴乎枯澹者,謂其外枯而中膏,似澹而實美,淵明、子厚之流是也。若中邊皆枯澹,亦何足道”“外枯”乃指外形的簡約、空虛;“中膏”是內(nèi)在的生命力之旺盛,所以“似澹而實美”,并非一片死寂枯竭。劉克莊說過類似的話叫“若近而遠,若淡而深”;金圣嘆則用“虛中有實、實中有虛”來表達這種藝術(shù)境界。
那么,這種空而靈、虛而實的境界是怎么產(chǎn)生的?這就涉及到“簡”的問題。簡者簡約,美學(xué)上的簡約不同于科學(xué)論文或其它實用文體中的省略,而是說寥寥數(shù)筆而意趣盎然,也就是說,以極其簡化的線條傳達極其豐富的意蘊,從而使人想象于無窮。如果一首詩、一幅畫中的意象或線條簡約而又有無窮的美感發(fā)生之力,那么這首詩或畫就達到了簡約和空靈。李東陽認為王維的“返景入深林,復(fù)照青苔上”二句詩“淡而有味,近而愈遠”,恐怕正是因為它們以簡約潔凈的意象深深地透襯出寧靜、閑適、恬淡的心境和意蘊的緣故。王維這首小詩名為《鹿柴》,全詩共四句:
空山不見人,但聞人語響。
返景入深林,復(fù)照青苔上。
詩的首二句以空山之空曠、無人、靜寂、幽深,作為背景,而活躍跳蕩于這個背景之中的則是生命的聲音,無人而生機盎然。后二句似一個特寫鏡頭,詩人捕捉了一束晶瑩透亮的光束,它像金色的線一樣穿透深邃茂密的森林,最后棲息于青青的苔蘚之上。深邃空幽的綠色叢林中透下這一束光芒四溢的陽光,這是多么空寂而又靈動的境界!“空山”、“深林”是空;而“人語”、“返景”則是靈了,這兩者一旦被天衣無縫地接合起來,就是絕妙的空靈境界。
總之,從美感經(jīng)驗的角度說:空靈和簡約是指簡化的外形中包蘊著豐盛的美感發(fā)生之力,每一意象、每一線條、色彩、音響都凝聚著旺盛的、生生不息的美感張力。如宗白華先生說的:“中國山水畫趨向簡淡,然而簡淡中包具無窮境界。倪云林畫一樹一石,千巖萬壑不能過之!倍@,不正是抽象藝術(shù)超過寫實藝術(shù)的地方嗎?
形簡而旨豐,以高度抽象、飽蘊張力的形式傳達豐富的情感內(nèi)涵,這種藝術(shù)理想在我國古代藝術(shù)創(chuàng)作實踐中結(jié)出了豐碩的果實。中國的古詩一向以意象簡潔稱著,而簡潔中包含無窮情感意味。古典詩歌中形簡而旨豐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,如上文所引王維《鹿柴》就是此類精品。另外如柳宗元的《江雪》:“千山鳥飛絕,萬徑人蹤滅。孤舟蓑笠翁,獨釣寒江雪!鼻岸涔串嫵隹諘缌壤倪h景,突出空;后兩句凸現(xiàn)孤舟和獨釣者兩個意象,簡約而純凈,意象的簡潔和背景的空遠正好把詩人孤高的情緒表現(xiàn)得深刻含蘊。(文章有刪節(jié))
22.根據(jù)你對空靈境界的理解,解釋為什么文章第一段中稱用“太虛片云,寒塘雁跡”形容空靈境界是最精當?shù)摹#?分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23.根據(jù)文章的內(nèi)容回答:空而靈、虛而實的境界是怎么產(chǎn)生的?(2分)
________
24.文章最后一段提到“古典詩歌中形簡而旨豐的例子”不勝枚舉。請參考文中對柳宗元詩歌的剖析,選擇一首符合“形簡而旨豐”要求的詩或詞,默寫并且加以闡述(6分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參考答案:
22.茫茫的太空中飄渺著絲絲白云,空曠的寒塘里掠過片片雁跡。“太虛”、“寒塘”是空,而“片云”、“雁跡”則是靈。(首先應(yīng)該有對“空靈境界”的理解,然后根據(jù)“空靈境界”的特點分析此句,每點2分?梢苑謱幼鞔,也可以融合在一起,但一定要明確對空靈境界的理解)…點此查看本文完整答案(答案頁第10頁)…25 .符合戲劇的基本形式要求(3分),對小令的理解無誤(1分),并能夠做出獨特的設(shè)計(1分)(根據(jù)實際情況酌情給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