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當時的棒子花是將玉米與沙土摻合在一起炒,所以顯得有些不夠衛(wèi)生,有時吃著有些牙磣,所以人們就不斷的改進棒子花的炒法。我們可能還會模糊的記得,在城市的街頭農村的巷尾,時常會出現不用沙土炒棒子花的人。他們一般操著叫人半懂不懂的南方口音,頭發(fā)臟而零亂,衣服破舊并布滿了灰塵。他們的家伙也很特別,黑乎乎圓溜溜,如同一枚等待引爆的炸彈。他們先將上面的蓋子打開,將玉米倒進“炮彈”膛內,蓋好蓋子放在支架上用碳火猛燒。這種爆法一個人單干就行,只見那人一手拉風箱,一手轉動炮彈一樣的家伙。等碳火燒到一定時候,那人便搬起“炮彈”,放在準備好的口袋口旁,用腳一蹬機關,“嗵”的一聲,隨著一股白色氣體的沖出,白花花的棒子花便從“彈膛”內飛進了口袋里,香氣接著就充滿了整條街道,驚異便也跟著寫滿了孩子們的笑臉……
隨著時間的推移,現如今村子里炒棒子花的人家已變得越來越少,盡管有的為了孩子還炒一點,但那場面和陣勢已大不如以前。那些用“炮彈”炒棒子花的,在如今的街頭巷尾也已難覓他們的蹤影。有時看到我的學生在班上吃棒子花時的那種漫不經心的樣子,我的心里就會有一種沖動,很想和他們聊聊過去孩子們看炒棒子花時的興奮,吃棒子花時的快樂。